航模,培养了一批人才
我国第一代航空模型运动员,曾任中科院院长的路甬祥提到:他在读书时被选派到省里参加航模比赛,他后来研究流体力学就是受此影响。那次在市青少年宫考察时他题词:“发展业余科技活动,培养世纪创新人才。”
在《航空模型》杂志2009年特刊中,路甬祥在“名家谈航模”专栏中表示:“我在中学里爱好航模和足球,课余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这两项活动上。前者培养了我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后者使我得到强壮的体魄。这些对我后来事业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航模制作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动手能力非常有帮助,航模不但使我在中学的时候就了解了图波列夫、米高扬、雅克福列夫等科学家,更使我增加了许多空气动力学、飞机模型结构、工艺方面的知识,而且开始将学习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我以后的工程研究生涯十分有益。
在小时候玩航模,长大后成为科技专家的大有人在。比如,被科技界誉为“歼八之父”的顾诵芬,少年时代亲眼目睹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立志长大后要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他专心摆弄模型飞机,装了拆,拆了装。稍大后他订阅书刊,对模型飞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成为一位航模爱好者。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空气动力专业,毕业后曾参与、组织、领导我国低、中、高三代10余种飞机的气动布局和全机设计。在“歼八”飞机设计中,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消除抖震等重大技术问题。担任“歼八II”飞机总设计师时,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项技术融合在总体优化机型内,顾诵芬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两院院士。
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原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程不时曾表示:航模是飞机的先驱。在飞行这种极其复杂、难以掌握而风险又很大的实践领域,航空模型因其独特之处成为探路先锋,对于飞机的诞生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发明第一架飞机的美国莱特兄弟,在自制的风洞中试验过200种不同的机翼模型,为其设计提供依据,而能够飞行的航空模型是研制新型飞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他亲自参与总体设计的初教6、强5、歼教6和运十等军民用飞机机型的研制中,除用风洞模型做试验外,还进行过本身能飞行的模型的试验
空军司令部科研部原副部长、中国航模空气动力学理论家朱宝鎏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倡导下,航空模型活动是作为国防体育运动开展的。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年参加航空模型活动的青少年不少成为国家建设各个领域的出色人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如何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高歌,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作为一名爱好者对航模的迷恋:“航模运动,你是我少年时代的挚爱!当我亲手制作的牵引滑翔模型飞上蓝天,我的心呀也在天上翱翔!那是梦一般的美奂,那是诗一般的轻灵,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少年的心随你一起憧憬着未来——献身祖国的航空事业,让中国的雄鹰展翅九霄!”
寻找合适的载体,激发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自主权,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也许就是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基本经验。
路甬祥曾经说过,航空体育运动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它既需要体能,更需要心智,既是民众的休闲娱乐活动,又是全民国防教育很好的载体。航空体育运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国民勇气和素质的体现,还具有带动产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要重视提高对航空体育运动特点和重要性的认识,为这项运动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